全國40萬人失業!15萬人「有工作機會卻不就業?」主計處曝:3個原因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113年人力運用調查」顯示,今年5月全台失業人數約40萬,其中有近15萬人曾有工作機會卻未就業,佔總失業人數的37%。這群人主要因「待遇不符期望」佔比最高,接近七成,而「工作地點不理想」及「工作時間不適合」也分別佔10.4%與9.11%。這些數據凸顯了現代求職者對工作條件的高期待與實際落差之間的矛盾。
人資專家楊宗斌指出,拒絕工作機會的失業者以20至30歲的年輕人居多。他們多因家境優渥或缺乏經濟壓力而不急於就業,有時甚至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楊舉例說,許多年輕求職者在面試後發現工作與自身學歷或專業不符,或認為月薪32K無法滿足期望,最終選擇繼續觀望。這也反映在統計數據中,20至24歲族群的失業率高達12.14%,遠高於其他年齡層。
與此同時,35至54歲的家庭經濟支柱群體,失業率長期穩定在2%多,顯示這類人群為了分擔家計,通常不會輕易拒絕工作機會。反觀未曾遇有工作機會的失業者,比例更高,達63.24%,約25.3萬人。這部分人多因「專長技能不符」或「年齡限制」等原因,分別佔19.26%與14.57%,顯示出求職條件與市場需求之間的明顯鴻溝。
此外,調查中發現,失業者中尋求職業以「生產操作及勞力工」最多,佔25%以上,其次為「技術人員」與「服務及銷售人員」。楊宗斌解釋,生產操作與勞力工雖日薪較高,但因體力需求大且工作穩定性低,對年長或體力不足者不具吸引力。外送員的快速增長也引發關注,但主計總處指出,周工時超過35小時的外送員已歸入全時工作者,因此未計入非典型工作者的統計,這部分人數反而略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