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祿堂門徒之完縣十八俠
孫祿堂老先生晚年,倦遊返裡,當年,在縣城成立國術研究社,親自主持教導入社弟子十八人,皆以隆重古禮拜先生為師,在先生循序教誨、不厭其煩的指導下,並由其兒子存週、女兒劍雲指導拳術和劍術,徒弟齊公博、任彥芝輔持左右,一招一式認真輔導。十八人均有不同建樹,被後人讚譽為「完縣十八俠」。
附照片一幅,前孫祿堂老先生,左徒弟齊公博,右為大徒弟任彥芝,後由左至右權建週、裘應洲、賈蓮亭、劉仲英、劉光夏、李學坡、曹京宵、鄒懋卿、劉如桐、賈綏卿、李學坡、曹京宵、鄒懋卿、劉如桐、賈綏卿、谷少亭、宋耀先、侯潤生、張子恆、李子祥、王志遠、張緒光、任蘭芬。
十八俠簡介
劉如桐,下邑人,當時任完縣教育局局長,後居美國,膝下有一女,善書畫,尤以畫梅擅長,功底極深。女婿蔣雲仲,為發揚孫家拳,弘揚武術精神,在加州成立武術學校,並言傳身教。一九八、四年,女兒和女婿參加了孫祿堂老先生的立碑儀式。
張子恆,南街人,青年時,體格強健,曾任體育教師。解放後,在河北五中(現腰山中學)擔任歷史教員,蘇聯專家聽過他的課,五、七年被打成右派。遷送回家後,在村莊一直被改造。直至文革結束。
賈瑤卿,西顯陽村人,曾任教育局職員,解放後到省教育廳工作,後因家庭是完縣八大家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間受牽連,後下放到南街完小任教,離休後練拳不止,九十七歲無疾而終。九十年代,師妹孫劍雲曾專程到西顯陽探望他。
張緒光,司倉人,教師,五、七年被定為右派,後得以平反,一直在腰山中學任教,直到退休。
李子祥,常莊人,解放前在師範任體育教師,曾和老師較力被擊倒的一樁笑談,後不詳。
任蘭芬,字惠卿,北關村人,(1908--1999)出身書香門第,武術世家,其父為一代宗師孫祿堂之高徒,先生自幼聰敏好學,隨父習武不輟學,後拜孫祿堂之高徒齊公博為受業師。孫祿堂在完縣成立國術研究社,收徒18人中也有他,雖是孫老徒弟,但孫祿堂還是師爺輩分,只有在十八人中才稱兄道弟。孫祿堂公視蘭芬聰穎好學,甚是喜愛,親為言傳身教,蘭芬更是心領神會、苦練磋磨,將太極、形意、八卦及各種劍術融為一體,精氣存於內,神力形於外,反應敏捷、動作神速、擅太極推手達化境之妙,每與人試手,無不使之心悅誠服。任蘭芬一生對孫祿堂的崇拜、信仰,對孫式拳的繼承和傳揚在順平縣起到了帶頭人的作用。現把耳聞目睹幾件事寫出來,與武術愛好者們共勉。
拜師
武術宗師孫祿堂早年在完縣(現為順平縣)北關有兩個徒弟:任彥芝和陳守禮。有一年孫祿堂家鄉任家町的徒弟齊公博到北關來做客,師兄弟見面寒暄幾句後,陳守禮說:「師弟,我要是這樣你怎麼對待?」說著一個三體式上邊拳下邊腳一同出去,這時齊公博眼望他師兄一下,說時遲那時快,一個縮身後退就是丈開外,二人在客廳裡就比試起來。陳守禮用的是形意拳功夫,一路崩拳勢不可擋,齊公博是八卦拳,你看他左旋右轉、翻來覆去一式也不停,一個黑熊探掌,朝陳守禮面部而來,接著又是白蛇吐信朝他喉部而去,一會兒獅子張嘴,接著又是白猿獻果,不一會兒,這邊是齊公博那邊也是齊公博。當然,師兄弟之間只是切磋不動真格的。簡直把陳守禮擺弄的不知如何出手了,只得垂手而立連說:「師弟、師弟。」事後陳守禮對任彥芝師兄說:「我覺得一個小小的師弟還能怎樣,想不到真有兩下子。」隔了些時弟說:「我覺得一個小小的師弟還能怎樣,想不到真有兩下子。」隔了一點時日,任彥芝和陳守禮便分別帶著自己的兒子任蘭芬和陳成吾一同到任家町村拜齊公博為師。
與師爺爺推手
轉瞬幾年多過去了,蘭芬和成吾到任家町跟齊公博學藝,先後學習了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和推手,又學了形意劍、八卦劍和太極劍等器械。有一天任蘭芬練拳,孫祿堂也在場,見他用練的極為認真、有力,便對他說:「來,我與你推一推手。」蘭芬喜出望外,盼都盼不到的。一老一少推了一會兒,孫祿堂隨問到:「你覺得我的手有勁嗎?」回答沒有。又問「你聽到我鼻孔出氣嗎?」回答:「沒有」。孫祿堂風趣的說:「不用說你聽不到,連我自己都聽不到哇。」從那以後,蘭芬感到武術真是博大精深,練的更加刻苦了。據他講,每天晌午便和成吾在村邊樹林練習推手,從沒有間斷過。解放後,每天晚上蘭芬都和堂侄秉昆,還有成吾的大兒子瑞山等對練。別看蘭芬瘦弱,可他的內力很大,一次,在和瑞山對練時,一掌將他從裡屋打到外屋。和秉昆推手時,一會兒秉昆便上氣不接下氣了。但任蘭芬一點大氣也不喘,像根本沒發生什麼事一樣。
自解放以來,任蘭芬就在市集委員會工作,每逢集日、廟會就去收稅。記得有一年趕大李各莊廟會,將近傍晚時分,同事們都紛紛準備回河口飯店落腳,任蘭芬見有些活未幹完,就說:「你們先走吧,我忙完事就去趕你們。」說著,任蘭芬便埋頭整理起帳目來,於是人們騎著腳踏車先走了,片刻工夫,任蘭芬也收拾完餘帳。但他沒腳踏車,只見他把腰一塌、箭步如飛,抄小路直奔河口而來。剛到河口飯店就遇到一位至交--城關東顯陽村姓水的主任,打聲招呼,忙迎到裡屋沏茶敘談,大約過了半杯茶的時間,騎自行車的同事們也都到了主客廳歇息,只聽一個人說:「等一等蘭芬哥吧。」這時任蘭芬和水主任從裡屋裡走出來和大家招手,眾人當時一驚,紛紛問他怎麼這樣快,任蘭芬只是笑笑也沒說什麼。年歲大些的人每每談論這件事,更是津津有味、頭頭是道。
是不善乎
任家町村有個叫小灶火的人,是任蘭芬的同門師兄,個子不高,但很精神,不但套路練的好,推手更是有功夫,本村的師兄弟都推不過他,他下手也狠,到後來師兄弟們都不願跟他推了(齊公博老師說小灶火功夫不長了,這是後話)。五七年的春天,小灶火來北關村走訪,正趕上任蘭芬臥床鬧腳疾,聽說師兄來了,任蘭芬還是趕忙起來招待他,因為任蘭芬學拳一般是晚上去晚上回來,再說自解放後,更是以在家練習為主,所以雖然是師兄也是見面不多。小灶火心直口快,說明來意,任蘭芬一聽,滿口答應,二人當即三體式站立。便開始推起手來,開始,還比較拘謹,一會兒小灶火就說:「師弟,別客氣」。說著就動了真的,任蘭芬還只是順勢繃、捋、擠、按,平心靜氣地去防、去化。只見小灶火一繃,就勢按去,任蘭芬不慌不忙,借力一捋,小灶火便俯於地上,任蘭芬趕緊上前,笑著將他扶起。小灶火豎起大姆指慚愧地說:「是不善乎」。
這個我歡喜
一次,任蘭芬去下叔趕廟會,到曹師兄家落腳後,就收稅去了,快到中午時,曹師兄就派人去找,催師弟趕快回來,一來吃飯,二來是任家町來了幾個師兄弟要推一推手,交流交流。當然師兄弟們見面分外熱情,更免不了要試試手法,任蘭芬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每次都是四兩撥千斤的手法,把他們的進攻一一化解。事後,曹師兄非常高興,連連說:「這個,我歡喜」。曹師兄在下叔是個很有名望的人,他深知任家町師兄的工夫,他自己不去試,叫任蘭芬和他們推手,即沒有丟下叔的面子,又增長了見識。曹師兄對任蘭芬更加敬重。後來曹師兄到縣銀行幫忙,好幾個月一直住在任家,每天早上、晚上練習五行拳、太極拳,一邊練一邊講解,使觀看的晚輩們也從中受益匪淺。
追賊
一天深夜,任蘭芬正在院內練習太極拳,練的是內功,無聲無息,意入無人之境,忽然聽到西牆外有動靜,並有東西釘入土牆的感覺,父親馬上想到是賊,就咳了一聲,賊還不去,他就把門打開,有三個人快速向西跑去,任蘭芬不慌不忙,尾隨著跟了過去,賊人先向西後又往北拐,徑直到離村三裡的一個廟裡,他追趕到廟外,觀其動靜,聽到廟裡還有其他的人,正聽見一個人問:「你們怎麼樣,家裡的大人小孩等吃的了。」我父親一聽,全明白了,都是些貧苦老百姓,並不是什麼賊,二話不說,就又返回家中繼續練拳。白白虛驚一場。
推手痛快
當時,北京、河南、唐山、定興、蠡縣的武術愛好者都來完縣進行武術交流,並且都要和任蘭芬推推手,定興縣李蔭堂說的好:「和任先生推手,感覺就是痛快」就連孫祿堂的女兒孫劍雲幾次到完縣來,總是住在任蘭芬家,也總免不了和師侄推推手、練習練習手法。任蘭芬每天晚上都要看徒弟們練拳、推手到很晚,很多人都得到過他的言傳身教,特別是在推手方面,每個弟子都和他過過招,並得到過他的親自指點和精心培養。徒弟們過後常說起,「我就願和老師推手,推的痛快。出去的痛快,回來的也痛快。」確實任蘭芬在推手功夫上真是深不可測,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推手不單單是為了比試比試,更重要的是把推手融入太極拳內,達到修身養性之目的。」凡是和任蘭芬推過手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練太極拳真好」。
抓鷹
一天傍晚,做稅收工作的任蘭芬,回家路過大店(現在的食品)時,見一隻老鷹在一個夾道裡覓食,出於好奇,蘭芬小心翼翼地向老鷹走去,老鷹聽到一絲動靜,慌忙張開大翅膀,由於夾道過窄,鷹翅無法完全打開,一下子怎麼也飛不高。任蘭芬見狀,一個箭步,閃電般竄到鷹的側後方,說時遲,那時快,迅速伸出雙手,習慣性的用了一招形意拳的鷹捉式,把大鷹的兩個翅膀死死卡住,輕易把大鷹擒獲。這是平常人無法空手捉到的,只有練武的人才有膽識,手疾眼快,才能不失時機的捉住大鷹。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